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> 第二百三十章 何为马蹄铁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三十章 何为马蹄铁(1 / 2)

我军士兵装被褥的篓子怎么都倒不了,也就进不去水,被子于是就会是干的。

而敌军虽然兵甲之利远胜于我,可后勤力量较我薄弱,敌军和我军一样,接战之后,士兵们都是把身上的行囊就地扔在地上,大雨之中一番鏖战,战后,我军被褥干燥,敌军被褥湿了。

敌军士卒裹着湿被子睡了一夜,第二日精力不济。

如此,两军相持,一日又一日,很快,敌军开始出现生病的人,生病的人越来越多,而我军,少有受凉生病之人,优势顿时逆转。

决定胜负的因素并不全在战场上,此谓不战而敌军自屈也。

因为想到了士兵们随身物品该如何放置的问题,李孟羲想到了携行具,又由携行具想到了携行具在战场上的放置情况,至此,之前被认为接近完美改无可改的携行具,至少又有两点可以改进了,一是携行具的篓子底部可以编的平一些,以便放的稳当,二是,可以在篓子上系一根短绳,短绳一端系在篓子上,另一端系在一根筷子粗细的小木棍上,小棍一头削尖,篓子放下,小棍就像栓羊一样插在地上,篓子于是就不会倒了,雨水也就不会灌到袋子里去了。

除此以外,把粮食等重物放在篓子最底下坠着,通过调整重心而使篓子达到稳定的方法。

还有篓子往地上放的时候,四个篓子背靠背放一起,就更稳定了。

方方面面想完,要是有个笔,最好是有根铅笔和一个巴掌大的小笔记本,可以随时随地的把种种所想全部记下来才好。

帐外的雨好像小了一点,又好像雨势没多大变化。

突然听见帐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,李孟羲定睛一看,借着帐中唯一的一堆篝火的火光,一个满脸沾泥,衣服上也满是泥污的的大汉正低头掀帘走了进来。

看这大汉颌下长髯及胸,而如今,其长须上也满是泥水,狼狈不堪。

“关……关将军?!”李孟羲惊讶,他惊讶关羽是掉进水沟里了还是咋了为何滚了一身泥。

比李孟羲动作更快的,是刘玄德。

刘玄德一见关羽进帐,见关羽一身的泥,刘备忙迎了上去,“呀,云长,何故成了这般模样?”

一边出言安慰,刘备一边帮着关羽解开身上湿漉漉的衣袍,随手把关羽的湿衣递到身边亲兵身边的手里,接过另一名亲兵拿来的干净衣服,亲手帮着关羽穿上,并很自然的帮关羽扯好领子之类的。

李孟羲见此一幕,突然想起了一句诗,朕为将军解战袍,啥啥啥啥啥啥啥。

关刘二人,关系之好,由此可见一斑。

李孟羲因为想起了那句诗,觉得好玩,于是面带笑意,小声嘀咕着念了一遍。

不想,他的嘀咕被刘备关羽二人听见了。

“孟羲,你在嘀咕什么呢?”关羽一边拿着块不擦拭着长髯上的水迹,一边笑问。

“没什么。”李孟羲嘿嘿笑了。

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,再有两个多时辰估计天就亮了,关羽连夜回赶,原来是怕突然下大雨,中军和后军缺少人手,怕刘备和李孟羲忙不过来,才着急赶回来帮忙。

雨那么大,路又太滑,关羽的坐骑又不是什么好马,俗话说马有失蹄,关羽坐骑蹄子打滑,把关羽从马背上摔下来了。

能千里走单骑的无双上将,现今因为没有好马,从马上摔的一身泥,想想就让人心酸。

“或可用马蹄铁,或可使战马少有失蹄。”李孟羲皱眉想了一会儿说道。

围在篝火旁烤火的刘备和关羽二人相视一眼,然后同时看向李孟羲,异口同声,“何为马蹄铁(何为马蹄铁)?”

于是,李孟羲就抽出腰间短刀,在地上简单画了个马蹄铁的形状。

李孟羲画的很简陋,只是一个简单的u型,太抽象,刘备和关羽不明所以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