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> 第三百七十五章 战争中的心理学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七十五章 战争中的心理学(1 / 2)

蜀汉放关羽去守荆州,绝对是最大的败笔。

守荆州,对荆州主将的第一要求不是才能,而是政治觉悟,和东吴搞好关系,是第一要务。

其重要性,盛过练精兵筑坚城。

细数蜀汉五虎,五虎皆有统兵之能,兼有万夫不当之勇。

蜀汉五虎,关羽关云长,张飞张翼德,马超马孟起,赵云赵子龙,以及黄忠黄汉升。

这五人,谁是镇守荆州的人选呢。

首先,历史已经证明了,关羽不利荆州。

其次,刘备结义兄弟张飞张翼德,张飞性格暴躁,性格缺陷很大,也不适合独当一面。

所剩就剩赵云马超和黄忠了。

马超身份尴尬,刘备不怎么信任他。

所以排除。

剩下两人,赵云赵子龙有勇有谋,黄忠老将见惯厮杀,经历多,性格必然沉稳,而且经验丰富。

所以,守荆州之人选,赵云最为合适,其次为黄忠。

再看孙子第十篇,为行军之篇。

凡处军、相敌:绝山依谷,视生处高,战无登,此处山之军也。

大凡对军队的安顿处置以及对敌情的观察判断,有如下原则:通过山地,须依傍溪谷,面南朝阳,而居隆高之地,不可仰攻居高临下之敌,这是在山地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。

等高望远,此便为观地势之法。

李孟羲想到了望远镜,想到了热气球。

此两物,为军国利器。

绝水必远水;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于水内,令半济而击之,利;欲战者,无附于水而迎客;视生处高,无迎水流,此处水上之军也。

横渡江河,一定要远水驻扎;敌若涉水而来,切勿在水中迎击,而要等他们渡过一半左右时再攻击,这样较为有利;如果想同敌人交战,则不要傍水而阵,以免陷于被动;要居高面阳而处;勿居下游而面迎水流,这是在江河湖汊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。

古人常说,半渡而击之。

在敌

人渡河过半之时对敌人发起攻击,使之进退不得。

此处,李孟羲有些疑惑。

从杀伤效果来看,如果以歼灭敌军的有声力量为目标,敌人只要在我射程内,就应该立刻攻击才是。

为何,非要等敌军半渡而击之呢。

想来想去,此处,非是指的战术,而是战略。

指的是,敌军走到河中央,或是峡谷山道中央的时候,此时若发动攻击,那么,敌军就进退不得了。

还有,若从战术层面来解读半渡而击,其实也可以。

这就射击到了兵器技术的问题了。

在冷兵器时代,远程武器的射程有限,哪怕是床弩之类的重型军器,遇到长江黄河之类的大河,根本无法做到让箭矢射到河那岸去。

所以,河半渡时,方可击之。

攻击提过提的太早,完全是浪费箭支。

在十八十九世纪,英夷的火枪手横扫天下,线绳枪时代,排队枪毙的战术,要求不能随意开火,当敌军进入射程之后再开火。

在冷兵器时代,能把敌军放进射程之后再射击的弓弩手,其素质,也相当的高了。

绝斥泽,惟亟去无留;若交军于斥泽之中,必依水草而背众树,此处斥泽之军也。平陆处易而右背高,前死后生,此处平陆之军也。凡此四军之利,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。

通过盐碱池沼地带,一定要赶快离去,不要停留;若在此地与敌人遭遇,则需依傍水草、背靠林木而居,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。在开阔平原地区,亦须择无坎陷之地而居,将主要侧翼倚托高地,前低后高,这是在平原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。掌握上述四种处军原则,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乃是黄帝之所以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