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书屋>历史军事>岳飞再世,武穆称雄> 第72章 岳飞底牌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2章 岳飞底牌(3 / 4)

功颂德。

对项羽,那些主要大事都有,也都算在项羽的功劳上,比如破釜沉舟,消灭了秦军的主力。

虽然不是第一个攻入关中,但是最后灭亡了秦国也算在项羽头上。

标志就是杀掉了秦国投降的国君秦王子婴,并且一把火烧了秦国的宫室。

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,整个咸阳城成了一片废墟。

说项羽灭秦,勉强过得去,但是项羽也从此失去天下的民心,造成了他败亡不可逆转的局面。

尤其是和刘邦比较,可以清楚看出一个是仁人君子,一个是残暴小人。

和项羽杀人放火相比,刘邦是和秦人约法三章,明显就是从此天下太平的打算。

这里有一个重大事实,显明项羽背信弃义。

当时众家起义军的共主楚怀王熊心和大家约定,反秦成功以后,只有一个王,就是第一个进入关中者。

而这个人,就是刘邦。

刘邦攻入关中,和秦人约法三章以后,项羽才姗姗来迟。

当然,一路上项羽过关斩将历尽艰难,立下无数战功。

但是,那是另一回事,时间不能倒转,刘邦第一入关不可更改。

如果按规定办事,反秦大业就可以完美收工了,可是项羽不答应,这个时候他不承认事先说好的约定了。

问题呈进到怀王那里,怀王能怎么办?他是君子,当然不能无信,于是回答:“如约。”

就是这两个字,给他带去杀身之祸。

如果怀王不被项羽杀死,他将会成为秦以后的一代贤王,比项羽、刘邦更好。多了不说,只说两件事。

第一,他任命宋义为上将军,号称卿子冠军,作为主将救赵,副将是项羽,下将是范增。

在这个任命之前,宋义劝项梁不要轻视秦军,结果项梁依旧骄狂,导致兵败身死。

项羽比项梁更加骄狂,而且凶悍,怎么会不怀恨在心?

实际上怀王这个任命非常合适,项羽的特点在于勇猛,宋义的大局观则非常强,是一位智将,高于范增。

结果因为项羽的骄狂不服,就找了一个借口杀了宋义,自己取而代之,怀王也不得不承认即成事实。

比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项羽在指责宋义的时候借口就是“国兵新破,王坐不安席,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,国家安危,在此一举。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,非社稷之臣”,似乎是为怀王着想。

可是不久之后,项羽就因为义帝坚持约定好的事项,杀死了刚称之为义帝的怀王。

项羽称怀王为义帝,只是为了他自己可以称王,实质上破坏怀王说的谁先入关,就封他为王约定。

即使这样的表面文章,他都出尔反尔,在义帝去他的住跸之地路上,将他杀死。

将投降的、被俘的、没有反抗能力的人杀死,是项羽极端残暴的一个典型特征,杀人无算,为杀而杀。

第二,怀王独派刘邦而不是派项羽进入关中,具有深意,是他贤王的一个关键性表现。

他明白项羽性格残暴,不能安抚暴秦对民众的伤残,所以派仁厚的刘邦去收拾乱局,说明了他的宅心仁厚,以及高瞻远瞩。

虽然被项羽的残暴行为所打断,但是民心所向,历史拐了一个弯,依然走进了正轨。

可见,怀王一开始就正确地预见和努力将这个事情纳入正常秩序。

以至于北宋苏轼在《论范增》中提到:“吾尝论义帝,天下之贤主也,独遣沛公入关,而不遣项羽,识卿子冠军于於稠人之中,而擢以为上将军。”

历史若能重演,以义帝为帝,佐以刘邦、宋义,其他文臣武将等而下之,秦以后的朝代将大有不同。

项羽一勇之夫,可作为严格监管使用的大将,不能独当一面,更不能称王称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